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麵條熱量PK 發胖元凶是它

青蔥油香拌麵上班族好忙,常常一碗麵就能打發掉一餐,但拉麵、油麵、烏龍麵,你知道哪種麵條熱量最高嗎?改吃冬粉會比較好?營養師現身說法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N1Cda
via IFTTT

愛滋非絕症?5大誤解澄清

對愛滋患者友善,先從「不歧視」開始 近日有注意到許多新聞主播別上紅絲帶嗎?(紅絲帶,關懷愛滋感染者) 12月1日又是一年一度「世界愛滋病日」,台灣在回顧2016這一年,又是好多愛滋事件發生。我們選擇愛滋防治的性別歧視、愛滋除罪化,以及兼論國防大學涉嫌歧視愛滋學生案,作為回顧及分析。   一、性別歧視:凡為「人」都不是愛滋的絕緣體 最近因婚姻平權的議題,無奈愛滋病又無奈被有心人士散布恐懼、造謠,對防疫無任何幫助...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MWMwq
via IFTTT

狂做夢睡不好 2大原因惹禍

許多上班族工作操勞,夜間睡覺時大腦也不得閒,長期造成代謝力失衡,容易導致肥胖。【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明明睡了好幾個小時,卻因為整晚一直做夢,醒來還是覺得好累、沒睡飽嗎?很多人都有夜晚多夢的困擾,夢境有時候好像連續劇,有時候只是零碎的片段,有時候則夢見自己被壞人追趕,真是惡夢一場!有哪些原因會導致多夢?又該怎麼改善呢?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MP4m0
via IFTTT

冬天皮膚乾燥?4大飲食法讓肌膚變得Q彈水潤

【華人健康網文/營養師黃曉彤】由於冬天低溫寒冷,許多人的皮膚因此越來越乾燥,容易脫皮,甚至瘙癢至難以入睡。只要做到補充維生素ACE、多吃蛋白質食物、增加礦物質的攝取和每日飲用足夠的水分這4點飲食法,就能讓您的肌膚水潤又有彈性,達到保濕美顏的效果。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GyJUd
via IFTTT

睡覺墊高床頭、睡前3小時不進食 有助緩解胃食道逆流

睡覺墊高床頭、睡前3小時不進食 有助緩解胃食道逆流現代人容易因飲食不正常,或吃多了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俗稱火燒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許舒涵表示,其實健康減重、睡覺時墊高床頭,與睡前2到3小時避免飲食、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都有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GwK2a
via IFTTT

脂肪肝患者注意飲食、運動 不只護肝還顧腎

脂肪肝患者注意飲食、運動 不只護肝還顧腎在現代,不少民眾有脂肪肝困擾,醫師多半建議脂肪肝患者減重、多注意飲食,事實上,國外研究發現,脂肪性肝...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GDpcl
via IFTTT

小時候胖不是胖?其實是誤解!太胖太瘦都不好!

究竟吃多少才算是正常呢?孩子在兩歲前因發育仍在劇烈變化之中,而且出生的體型也各有不同,因此比較重要的是家長們要能讓孩子多方嘗試不同類型的食物並接觸不同食材,供應均衡飲食以避免偏食的飲食型態產生,同時需觀察孩子的氣質來採取不同的飲食策略。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MUcXh
via IFTTT

平板電腦追劇 婦人眼力退化誤為飛蚊症

平板電腦追劇 婦人眼力退化誤為飛蚊症.新竹一名六十三歲的黃姓婦人,常拿著兒子送的平板電腦在被窩裡追韓劇,不料有一天突然眼前出現大蚊子,怎麼樣都揮打不到,黃姓婦人以為得了飛蚊症,趕緊到醫院求診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MRDF1
via IFTTT

腎友容易累 恐為肺炎前兆!

腎友容易累 恐為肺炎前兆!(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期氣溫逐漸降低,國內流感疫情微幅上升,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安慎診所院長鄭集鴻醫師提醒,罹患慢性腎臟病或是洗腎、換腎的病友,較容易感染流感及肺炎,萬一不小心感染肺炎時,致命性也會比一般健康者高,是屬於有高感染風險的民眾,在秋冬流感流行季,宜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肺炎可能引發敗血症、低血壓、休克鄭集鴻理事長強調,造成腎友第1大死因是心血管病變,第2大死因是感染,因感染而死亡的案例中,常見肺炎,而肺炎有可能會引起敗血症,造成低血壓、休克,用特別的方式洗腎,危險性會比較高,而嚴重的感染,也會加速腎臟的急遽惡化,讓原本還不需要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進展到必須洗腎治療。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友,平均每2天就要洗腎1次,每次要洗4小時,才能把毒素清乾淨,有些年紀大的腎友會不想洗腎或不想洗那麼久的時間,就會影響毒素清除的速度,但當毒素累積多了,也會影響免疫力。腎友得流感 常以倦怠、意識不清表現在流感季,個人的保健不能輕忽,鄭集鴻理事長表示,腎友的免疫反應比一般健康者弱,即使得流感、肺炎,症狀較不明顯,有可能不太會發燒,常常是以倦怠、意識不清來表現,家屬在秋冬流感季節期間,一定要提高警覺。在規律運動方面,建議每周至少5天,每次規律運動半小時,運動到微流汗就足夠,因秋冬天候不佳,外出運動較不方便,可以考慮踩固定式的腳踏車,邊運動邊看電視,也是蠻好的運動模式,一方面比較安全,另一方面,也較不受天候影響。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N1BG8
via IFTTT

腳也會中風 延誤治療恐截肢

腳也會中風 延誤治療恐截肢(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苗栗一位72歲的吳先生,因腦中風造成右手及左腳相對無力,行走較為緩慢,漸漸因走路困難而臥床,原以為是腦中風的後遺症,但經心臟外科醫師檢查發現,吳先生無法行走,主因是左下肢動脈嚴重栓塞狹窄,接受手術後,左腳冰冷問題獲得改善,左下肢體無力的症狀也獲得中度改善。腳中風雖然不會立刻致命 卻恐致截肢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李俊毅醫師表示,秋冬季節是心血管疾病好發之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發生機會都大幅增加,然而民眾最容易忽略俗稱「腳中風」的下肢動脈阻塞,雖然在發生時不像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有立即致命危險,若無立即手術處理,恐導致肢體壞死甚至截肢。面臨截肢 血管繞道手術是最好的方法針對下肢動脈阻塞的治療,初期可由心臟內科醫師施行氣球擴張術並置入支架,使血流回復正常,對於嚴重下肢血管病變,無法施行血管氣球擴張術、或接受多次血管氣球擴張術效果不佳而面臨截肢的患者,心臟外科的血管繞道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重建血流循環、改善下肢乏力、缺血血管繞道手術是經由人工血管或患者本身的血管,供給遠端血流之缺血組織獲得營養,主要在於重建血流循環、改善下肢乏力、緩解缺血症狀、及增進足部傷口癒合,幫助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李俊毅醫師提醒,動脈阻塞患者平時要注意:1) 戒菸及避免任何形式的尼古丁2) 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3) 每天適度規律運動,增加對運動的耐受性4) 避免外傷,外傷是造成潰瘍及截肢的重要因素,因此任何可能引起外傷的事物都要盡量避免5) 皮膚應保持濕潤、避免乾燥,若有傷口一定要治療。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MUPjY
via IFTTT

溶瘤病毒 小檔案

工商時報【杜蕙蓉】所謂溶瘤病毒療法(oncolytic virotherapy),是透過生物技術的方式,將病毒改造為具有破壞癌細胞但不會傷害正常細胞的溶瘤病毒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GyqIL
via IFTTT

忽視傷口去戲水 腳腫如麵龜

忽視傷口去戲水 腳腫如麵龜(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輕忽小傷口恐要命!一名12歲男童,2周前右腳腳背被蚊子叮咬而抓破皮,右腳有4到5處小傷口,但隔日依舊跟著家人去海邊戲水,沒想到當晚回家後,傷口處開始出現紅腫且熱痛情況,1、2天後範圍擴大到整個腳背都腫了起來,大如麵龜,還出現發燒、走路困難狀況,就醫確診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常發生在四肢與臉部男童住院治療,進行抗生素點滴注射治療後,病況逐漸改善,復原的速度很快,住院5天即出院,腳背紅腫狀況完全消除且不再疼痛,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蜂窩性組織炎是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好發於身體任何部位,但比較常發生在四肢,特別是下肢與臉部。局部紅腫熱痛、發燒、噁心、嘔吐通常皮膚遭到細菌感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時,會出現局部腫脹、紅腫熱痛的情形,可能伴隨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腹瀉等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若不快給予治療則可能侵犯至皮下組織與肌肉關節等部位,嚴重時細菌入侵血,可能產生敗血症。有傷口 勿接觸游泳池、溫泉、公共澡堂高佳慧醫師呼籲,當孩子身體有傷口時,勿接觸游泳池、溫泉、公共澡堂等公共空間,細菌容易趁機侵入傷口,進而導致更嚴重的感染,若傷口久未痊癒,或傷口患部範圍逐漸擴大、紅腫發熱時,應盡速就醫,以免感染情形擴大,嚴重而導致患部壞死,需截肢或引發敗血症造成病人死亡。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GttzR
via IFTTT

嘴破不等於口腔黏膜炎 癌友更要注意!

嘴破不等於口腔黏膜炎 癌友更要注意!.「口腔黏膜炎」是我們俗稱的「嘴破」嗎?生活中,常見治療嘴破方法千奇百種,有些偏方對於治療是否有真的療效?新光醫院腫瘤治療主治醫師楊凱琳說:「誤信偏方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GwkbZ
via IFTTT

傻瓜電擊器 猝死的救命符!

傻瓜電擊器 猝死的救命符!(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名34歲男性開車時突然呼吸急促,隨即昏迷猝死,同車乘客求救後,開始施行心肺復甦(CPR),救護車到達後由緊急救護技術員EMT接手CPR,並置放傻瓜電擊器(AED),AED顯示建議電擊,在給予電擊後持續CPR一直至醫院急診。即時CPR、確認心室顫動或過速很重要急診的心電圖顯示病人有心室顫動,急診醫師給予氣管內插管,持續CPR及再次心臟電擊去顫,病人總算恢復呼吸心跳,轉住院治療後逐漸恢復意識,並在裝上永久心臟去顫器後順利出院。成大醫院急診部高嘉隆醫師指出,人類的腦部只能忍受缺氧5至6分鐘,因此當發生猝死時,即時的CPR和確認是否為心室顫動或過速相當重要,即時的CPR可增加腦部血流避免腦部缺氧,AED可以協助判定是否為心室顫動,並協助電擊整流讓心臟恢復原本狀況,增加救活的機會。AED可以自動判別是否為心室顫動或過速目前台灣的公共場所均設有AED,只須按照其語音提示就可以順利操作,高嘉隆醫師表示,最重要的是,AED可以自動判別是否為心室顫動或過速,只有在這2種情形時會建議電擊,若判斷為其他心臟電氣活動或是完全無心律時,AED也會告知不建議電擊,不用擔心會電擊到不須電擊的患者。猝死為心跳突然停止血流供應,最常見的原因是因心律不整所引起,特別是心室顫動或是心室頻脈,其中又以心室顫動最為嚴重,正常狀況下的心臟收縮,是由心房發出的電氣指令經由心臟中的電器通路傳達到心室,進而讓心肌細胞收縮將血液送達全身。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GxVyi
via IFTTT

醫:乳酸桿菌LGG 降低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發生

醫:乳酸桿菌LGG 降低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候進入秋冬乾冷季節,皮膚容易因受到環境及溫度刺激而產生乾癢的症狀,尤其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困擾更加明顯。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體質,特徵是皮膚偏乾,秋冬季節轉換時更容易伴隨紅腫、搔癢及感染病菌等現象,讓症狀更加嚴重。因此,除了做好皮膚保濕照護外,是否可從調整過敏體質來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呢?LGG建構腸道黏膜防護 改善皮膚過敏皮膚及腸道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護,而腸道黏膜的免疫反應,會經由血液循環影響皮膚的免疫系統。漢銘醫院副院長小兒科醫師廖美芬表示,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讓有高過敏遺傳風險的新生兒接觸6個月的乳酸桿菌LGG,觀察到寶寶2歲時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降低一半,從46%減少到23%。顯示簡單口服乳酸桿菌LGG的方式,可以建構腸道黏膜的屏蔽保護作用,並提升皮膚免疫功能,有助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國內在高雄長庚醫院的研究也發現,懷孕期間補充LGG可以讓孕婦的異位性皮膚炎和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同時獲得改善。藉由口服乳酸桿菌LGG不僅可以作為降低新生兒異位性過敏體質的預防,也可以減少皮膚過敏的發生,在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及縮短病程上也可以看到預防的好處。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 應盡早治療 加強免疫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差,過乾、過濕、過冷或過熱都可能使病情惡化,所以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與治療,是需要由內而外完整的保護。廖美芬醫師建議,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民眾,應儘早接受醫師診療,注意皮膚照護減少刺激,也可考慮補充乳酸桿菌LGG,建構由腸道到皮膚整體完善的屏蔽保護作用,提升異位性皮膚炎的改善效益,讓秋冬不再是惱人的季節。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GwTSY
via IFTTT

胖一點較長壽?養肌肉是重點

肥胖超燒錢! 健保給付哪些因肥胖引起的疾病?醫學文獻顯示,銀髮族的BMI值在23、24時,較能夠抵抗疾病,比較能夠抵抗肺炎、病毒等突然的感染,致死率較低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RiEJ
via IFTTT

初期沒症狀 小心6隱性疾病

邱俊仁醫師指出,許多高血壓患者初期沒有症狀,導致民眾血壓控制比率偏低。(攝影/張世傑)【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初期沒有症狀的疾病,最容易被忽略,包括像是高血壓、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肺癌、青光眼、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從小地方察覺到可能的慢性疾病危機?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QC1O
via IFTTT

癮君子注意 心病風險飆8倍

癮君子小心受罰! 京都市部分道路禁菸(中央社/資料照片)(中央社巴黎29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今天說,50歲以下的癮君子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是同齡不吸菸的人的8倍。 研究團隊說,吸菸和不吸菸族群間的風險差異會隨著年齡增長呈現遞減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KuGZ
via IFTTT

瑞莎產後瘦10公斤,比孕前還瘦!關鍵:白飯換成這個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台灣媳婦瑞莎產下女兒後,不僅身材一點不走樣,更在月子期間透過親餵、控制飲食等方式,於產後6週瘦下10公斤,甚至比懷孕前還要瘦!而其也大方公開自己產後一日三餐食譜,供網友參考。究竟瑞莎的飲食內容藏著什麼秘密,讓她有這麼好的瘦身效果?且聽趙函穎營養師怎麼說!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UqSlZ
via IFTTT

扯鈴94狂!專家:訓練手肘手腕,健康又有氧!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近來,民進黨立委一席「扯鈴統戰說」,引起一陣譁然,扯鈴運動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許多選手從小學開始練習,扯鈴對於運動神經正值黃金期的小選手來說,有什麼好處?有哪些運動傷害要注意預防?長庚醫院外傷骨科主任葉文凌表示,扯鈴對於訓練小孩的小肌肉群很有幫助,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Lmvu
via IFTTT

肉鬆油脂超多 糖友應少吃!

肉鬆油脂超多 糖友應少吃!(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肉鬆是很好吃的食品,小孩若是生病沒有胃口時,媽媽就會買肉鬆搭配著稀飯給孩子吃,甚至是老人家牙齒不好,也多會愛吃肉鬆,不過,營養師提醒,肉鬆是加工食品,會用大量的油、醬油、糖與鹽調味,尤其是糖尿病人及腎臟病人,就不宜吃肉鬆。糖尿病+腎臟病+控油者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師施桂梅表示,肉鬆是加工食品,在製作的過程中,會用到很多油、醬油、糖與鹽調味料,一般糖尿病患者與腎臟病患者則是不適合吃這些加工食品,至於要控制油份攝取者也較不適合吃肉鬆,因為肉鬆確實是含油脂量較多,還有小孩子也最好少吃。易使血糖上升 影響腎功能施桂梅營養師指出,加工食品所使用的糖與鹽含量會較高,糖尿病人易血糖上升,腎臟病人會因為吃太多鹽不易排出,而影響到腎功能,甚至加工食品會添加磷酸鹽使口感變好,腎臟病人都不宜吃,而且腎臟病人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所以蛋白質的來源應該要以天然的為宜。添加豌豆粉 增量不致癌另外,網路上甚至有指稱吃肉鬆會致癌,對此,施桂梅營養師認為不致於,她說,吃肉鬆不致於會造成致癌的危險,而有些廠商會在肉鬆的製作過程中,添加豌豆粉,這只是會增加肉鬆的量,並不會有致癌的疑慮,倒不必擔心,不過,要吃肉鬆最好還是選購有信譽的大品牌才有保障,或是自行製作肉鬆也較安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MfnB
via IFTTT

吃魚油抗憂鬱!Omega-3幫你對抗冬日Blue

【華人健康網文/蔡怡瑄營養師】深海魚油富含人類無法自行合成的Omega-3脂肪酸,除了可以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提升免疫、降低發炎反應外,還具有穩定情緒、提升抗憂鬱療效的功能,一般民眾或輕微憂鬱患者可以每週吃兩次魚,中度、重度憂鬱患者則可以將魚油做為輔助性食品。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UuRih
via IFTTT

降血糖藥吃錯時間 阿嬤頻頻頭暈

降血糖藥吃錯時間 阿嬤頻頻頭暈一名年長阿嬤服用降血糖藥,一天需要服用一次,因為怕忘記,阿嬤都在早餐後吃藥,只是每次吃藥後,就開始感...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UwooK
via IFTTT

新藥等太久 恐致肝硬化風險

新藥等太久 恐致肝硬化風險(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桃園醫院近3年來在桃園監獄和台北監獄進行收容人C肝篩檢與治療,針對獄中感染者進行健保給付治療,以長效型干擾素注射搭配抗病毒藥物,C肝受刑人治療成果顯著,治癒率超過8成。合併2種病毒 10幾年就會很嚴重由於2家監所的受刑人多半是以藥癮為主,因為施打毒品共用針頭注射入獄,此類獄友多半合併C肝及HIV病毒,在台灣,有這2種病毒的感染者將近1萬人左右,若是單純C型肝炎,大約20~30年會演變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一旦合併2種病毒,大約10幾年就會惡化很嚴重,因此及早治療是重要關鍵。桃園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健禹分析,2家監所的受刑人平均年齡約35~40歲左右,多半是剛感染C肝的頭幾年,趁早治療成效佳,由於監所內屬封閉型環境,加上獄中是團體生活,獄友也會互相加油打氣,完成療程,幾乎就能讓C肝痊癒。有藥癮者幾乎有C肝和HIV病毒鄭健禹醫師發現,有藥癮者幾乎等於有C肝和HIV病毒,濫用毒品通常2種病毒會一起感染,統計發現,2家監所的C肝加起來約有300人,合併HIV的病人大約250人,2個病毒交互作用複雜,會讓肝病快速惡化,若等到症狀嚴重才治療,副作用也會比較大。因新藥的副作用小、治療快速,許多患者為了等待新藥,而埋下惡化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且未來新藥的給付時程未定,不一定會全面放寬,醫師也呼籲受刑人應該趁年輕趕快治療,治癒後未來在社會上好好工作,成為有生產力的人,才能回饋社會。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UzbhJ
via IFTTT

WHO:三氯沙塗層抗菌縫線可降低感染風險

WHO:三氯沙塗層抗菌縫線可降低感染風險開刀免不了出現傷口,若不幸感染,傷口可能發生紅腫熱痛,增加住院天數,嚴重則使手術失敗。世界衛生組織公...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UwzQZ
via IFTTT

看到辣妹就流鼻血?止住鼻血,這些NG行為不要犯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日本動漫作品「海賊王」中,本性好色的香吉士一看到美女就會鼻血狂噴,常讓可愛的喬巴醫生驚嚇不已,急急催促其躺下休息,並幫助止血。雖然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流鼻血情況並不常見,但家醫科醫師陳衛華提醒民眾,別小看流鼻血背後潛藏的健康問題,也別躺著止鼻血。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SVlI
via IFTTT

12月起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可接種

12月起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可接種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至今,接種數逾522萬劑;疾管署宣布,12月1日開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擴大為全國...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PFqx
via IFTTT

漏斗胸未矯正 長期壓迫心肺壽命短10年

漏斗胸未矯正 長期壓迫心肺壽命短10年漏斗胸在醫學臨床上是胸壁發育異常中最常見的,因前胸壁肋軟骨生長太快,造成擠壓效應,而使得前胸骨向內凹陷而命名。目前發生原因尚無定論,少數與遺傳相關,除外觀上看起來異常,嚴重時也會壓迫到心肺引起不適,影響身心狀態,必要時可透過納氏微創漏斗胸矯正術來改善,能使患者重新建立自信並提高生活品質。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MGOW
via IFTTT

老人跌倒 4環境因素要小心

老人跌倒 4環境因素要小心(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環境是造成老人跌倒的肇因,例如捨不得開燈、家裡光線不佳,地板濕滑,走道電線纏繞成一團或者堆滿雜物,地毯邊緣捲翹起來,都可能害老人家絆倒,太長太寬的衣服褲子,磨損老舊沒有防滑功能的鞋子,都可能增加老人重重摔倒的風險。跌倒最容易傷到腿部、肩膀、髖部國健署「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發現,在跌傷老人當中,往往最容易傷到3個重要部位,依序為下肢(腿部)、上肢(肩膀雙手)及髖部,摔傷後常因此臥床不起,身體活動受限,失去社交活動,不僅讓老人家痛苦,也加重照顧者的負擔。一旦跌倒骨折,要儘快就醫治療,根據骨折的嚴重程度,由骨科醫師決定是穿鐵衣、臥床休息、石膏固定、手術鋼釘板固定或者需要置換人工關節。末端骨折徒手復位後 需石膏固定8週比方,身體有些部位的骨折,像是肋骨、肩胛骨、程度較輕微的腰椎壓迫性骨折等,不需手術或石膏固定,但因為疼痛,病人需穿背架或臥床休息幾週,手部橈骨末端骨折,一般徒手復位後,石膏固定6~8週,粉碎性橈骨末端骨折徒手復位後,加上外固定器固定。大腿股骨頸骨折或股骨轉子間骨折,大多必須手術鋼釘鋼板固定或置換人工關節等,只要病人身體狀況容許,要儘快接受治療。手術2週內能起床的病人 恢復機會高治療後,諮詢醫護人員何時可以讓長輩起床和活動筋骨,避免因臥床過久或限制活動帶來褥瘡、下肢血管栓塞、肺炎、尿路感染等併發症,褥瘡大多發生在臥床1週內,而身上有褥瘡的病人,住院天數會延長,而且也有較高的死亡率。有統計指出,在手術後2週內就可以起床活動的病人,能夠恢復到骨折前的日常生活功能狀態的機會比較高。(本文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RcwQ
via IFTTT

保護心血管!吃魚油控血脂,鯖魚秋刀魚好選擇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最近氣溫偏低,尤其是夜晚和清晨特別涼,不只要注意血壓,還要控制血脂!天冷的時候,總是特別想吃火鍋、濃湯、燒烤等暖呼呼的食物,但往往也會吃進高油、高膽固醇,增加動脈硬化、心臟病等風險。平時除了正確飲食,還可以補充天然魚油,調節血脂、保護心血管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UwxIR
via IFTTT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愛愛」頭痛 血管痙攣害的

「炒飯」劇烈頭痛 嘗試更換姿勢也沒用每次性高潮就頭痛難以忍受,他連自慰也頭痛;劉姓婦人也因性行為引起劇烈頭痛,拒絕老公求歡。2人就醫才找出病因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JrrtZ
via IFTTT

通便控血壓 空心菜CP值高

小孩吃藏水蛭空心菜過世?食藥署闢謠【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日前網路又在瘋傳「空心菜藏水蛭,有小孩食用後因水蛭在體內吸血而過世」,食藥署已經正式澄清,希望「謠言止於智者」。看似平凡的空心菜,其實以蔬菜營養角度來看,空心菜的CP值很高,營養師表示,包括膳食纖維與鉀含量都不少,有助預防便祕、降低罹患高血壓風險。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zRTk
via IFTTT

走路像跛鴨 竟是髖關節脫臼

走路像鴨子 竟是髖關節脫臼(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初學滑直排輪的8歲女童,屢屢摔倒,一直感覺右邊腹股溝疼痛,後來走路出現一跛一跛情況,就醫後經X光檢查發現,該女童的右側髖關節半脫臼,醫師提醒,髖關節半脫臼如未妥善治療,有可能會導致脊椎側彎或走路外八字的嚴重後果。假性長短腳 右腳有些微較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董莉貞表示,經髖關節外展理學檢查發現女學童的右側腹股溝部位有疼痛現象,而兩腳已出現假性長短腳,右腳有些微較短,強烈懷疑是髖關節的問題。做X光檢查,證實是右側髖關節半脫臼,從影像可以看出她的股骨頭有部分跑出髖臼之外,才造成腹股溝疼痛及假性長短腳現象,由於病情並不嚴重,建議立即進行復健治療。徒手進行髖關節展延並加強臀肌力量復健治療部主任蔡永裕指出,由於該女童的髖關節半脫臼導致關節活動角度受限,是一跛一跛走進復健治療部,經短波治療儀增加關節的延展性,再徒手進行髖關節展延運動並加強臀肌力量,讓半脫臼的髖關節即早恢復到原來的活動度,經持續2週復健治療,該女童已恢復正常走路姿態。臀部橫向皺痕不對稱 即早求醫孩童罹患髖關節半脫臼並不容易,除了先天性外,有可能因經常性的撞擊所造成,如果未接受妥善的復健治療,可能會導致脊椎側彎、跛行,董莉貞醫師強調,至於先天性的髖關節半脫臼,家長要細心觀察,如發現小孩兩側臀部橫向皺痕不對稱、長短腳、走起路來外八字像鴨子走路一樣,就要即早求醫,接受最適當的治療。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GhSy
via IFTTT

低卡瘦身吃這個!南瓜堅果炊飯超好吃

【華人健康網文/營養師黃曉彤】南瓜高纖維、低GI,用來取代主食可增加飽足感,延緩飢餓時間;搭配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的堅果類,完成一道適合外食族的低卡簡易料理,不止製備方式簡單,還健康又瘦身!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AVDMI
via IFTTT

運動減重,為何無法持之以恆?原來問題出在這!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商周出版】週一晚間。一星期的第一個工作日結束,你克服了自我去健身房運動,你為自己感到驕傲。你打算週四再去,往後每週固定兩天上健身房。你的目標是:六個月減重五公斤。不錯的計劃!你已經有了好的開始。不過,到了週四的晚上,某些念頭突然來襲。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AigB
via IFTTT

在家不活動 再截肢率達3成

在家不活動 再截肢率達3成(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2歲的沈先生,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衰竭合併血液透析病史,3個月前發現右大足趾出現潰瘍壞死壞疽傷口,先到醫學中心求診,後找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診治,經檢查發現,右腳動脈嚴重鈣化阻塞,且已有輕度發燒,嚴重度評估為第6期,需立即打通血管,控制感染,才能有機會保住右腳。截肢手術引發的死亡率高達3成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8千人截肢,而超過一半的病人截肢前,未做血管循環評估,輕易放棄有機會可以挽回的腳,雖然截肢可以快速解決這類難醫的傷口,但是截肢手術引發的死亡率高達3成,而截肢端傷口的癒合率僅6成,此外,截肢後能靠義肢活動的病患往往不到4成,多數患者長時間在家不活動,再截肢率更高達3成。截肢會降低求生意志、縮短壽命因此,截肢的結果除了增加家庭照護負擔及社會醫療成本,更是降低患者尊嚴及求生意志,進而縮短患者壽命,絕對是醫療結果的下下策,有效整合醫療資源,盡力保留病人肢體,才能維持原來生活品質。3年來,3年來到安南醫院求診的嚴重下肢動脈阻塞患者(均為第4期以上)已有466位,其中50%是洗腎病患,透過慢性傷口小組的聯合照護模式,已經成功挽救了440條腿,僅6%病患須接受截肢。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zRmi
via IFTTT

膀胱癌侵犯肌肉層 達文西手術單孔同時摘除

一名七十三歲婦人平時因末期腎病接受洗腎治療;今年初發現有血尿情形,經檢查罹患膀胱癌,並侵犯到肌肉層,須進行根除性膀胱全切除術。雙和醫院泌尿科醫師高偉棠表示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B13Hl
via IFTTT

想要預防禽流感? 謹守十不五要

禽流感拉警報,新北雞隻發現禽流感蹤影。中醫師宋和乾表示,傳統中醫認為,禽流感病毒屬於陰寒之邪,為外感風寒的其中一種,患者高燒前後都有傳染力,民眾擔心被傳染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Ghlw
via IFTTT

常跌倒 過敏藥物恐為兇手!

常跌倒 過敏藥物恐為兇手!(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人家經不起摔,事故傷害是台灣老人第10大死因,其中一半(51%)與跌倒有關,96%的髖部骨折是跌倒引起的,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引述研究指出,一般社區中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3每年都會跌倒,這個數值在75歲以上長者更高。再次跌倒比沒有跌倒的人高3.8倍可怕的是,銀髮族一旦跌過跤,就會增加再次跌倒的危險,有統計指出,跌過一次的人再次跌倒的風險,比從來沒有跌倒的人高出3.8倍。前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努蘭則指出,造成年長者臥床最重要原因,就是跌跤,另一個因為跌倒演變到後來臥床的原因是,老人家摔跤過以後,出現「跌倒恐懼症」,他們會把步伐變小,或在需要轉彎時身體僵硬,害怕動作太大會再次跌倒,更嚴重的會不敢站起來走路,活動少,腰腿更衰弱無力,怕出門閉居家中而影響人際交往,生活作息,慢慢失去自我照護能力。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詹鼎正表示,跌倒原因大致可分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因素,內在原因主要是老化,造成神經系統反射與協調變得比較遲緩,如果腳底一滑或踢到門檻來不及反應,就摔倒了。老化也會使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而容易跌倒,其次,許多疾病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退化性關節炎、重聽、憂鬱症等,都是跌倒的風險因子。過敏藥物、肌肉鬆弛劑 恐為跌倒嫌犯造成老人跌倒的外在因素,「藥物是最常見的兇手」,詹鼎正說,任何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或治療心臟血管藥物都可能增加跌倒機會,最常見就是安眠藥、會讓人想睡覺的感冒藥。有些降血壓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意即站起來血壓突然降低,腦部一時得不到血液供應,眼前一黑就很容易摔倒,某些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肌肉鬆弛劑都可能是造成跌倒的嫌疑犯。(本文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EDQQ
via IFTTT

國內流感疫情微幅升溫 A型為主

氣溫逐漸降低,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發佈的台灣流感速訊,國內流感疫情已呈現微幅上升,檢出型別以A型流感為主。而隨著低溫下探,預期國內流感疫情將持續升溫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AZ461
via IFTTT

吃補益中氣、升提清陽、填精補腦藥膳 防失智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很多中藥材對於預防失智症有效果,如靈芝、何首烏等,平常民眾可吃益智牛肉湯,補益中氣、升提清陽、聰耳明目;地黃烏骨雞填精補腦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GXY7
via IFTTT

嬰兒容易喘 恐致心臟衰竭!

嬰兒容易喘 恐致心臟衰竭!(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肺出血,是新生兒科醫師的天敵!早產兒發生大量肺出血的原因,多半和開放性動脈導管有關,胎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間有一管路相通,醫學上名為「動脈導管」,若出生後2~3天沒有關閉,就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Patent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EahE
via IFTTT

二手菸、趴睡 恐致嬰兒猝死

二手菸、趴睡 恐致嬰兒猝死(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天氣轉涼,許多老人家因為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急性腦血管疾病與急性心血管疾病而致猝死的案件時有所聞,但是,近日也出現幾起媒體報導指出,有小嬰兒在睡夢中也發生了猝死的新聞,不只年長者需要注意氣溫驟降造成疾病產生,小嬰兒的健康也需要更加重視。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 原因不清楚醫師表示所謂「嬰兒猝死症候群」是指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解剖與臨床分析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換句話說,醫界目前對於「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確實原因與機轉,並不清楚。有人抽菸、趴睡 都可能有關南投醫院小兒科醫師周雅玲表示,1歲以下的嬰兒發展尚未成熟,過去有一些流行病學的研究資料顯示,早產兒、家中有人抽菸、趴睡等等都可能跟嬰兒猝死有相關性,但是這些證據都還不足以說明猝死發生的確切機轉。無菸家庭、安排寶寶仰睡、不側睡如果家中有1歲以下的小嬰兒,盡量塑造無菸家庭、安排寶寶仰睡、避免側睡、避免趴睡,父母與小嬰兒應該同房不同床,床上避免掛置蚊帳、堆疊棉被與填充玩偶,父母在嬰兒入睡後可不定時的前往觀看其狀況,把會造成小嬰兒危險的因素盡可能的避免。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Cyob
via IFTTT

公費流感疫苗下月起擴大接種對象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600萬劑自10月1日開打至11月27日,接種數已經超過522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已逾87%。疾病管制署昨(29)日表示,12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AWM6C
via IFTTT

兒童結核病 治療新藥報到

中國時報【陳瑄喻╱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已向全球藥物基金引進最新兒童抗結核病可溶錠「愛兒肺平-3」及「兒立服-2」,這2款藥品適用於體重小於25公斤的兒童或卡介苗不良反應者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HGGnT
via IFTTT

孩子發展遲緩 6歲前為治療關鍵

孩子個個都是寶 發展遲緩怎麼辦?一般兒童發展包含了大動作發展、精細動作發展、感覺能力發展、語言發展、認知發展、社會適應、情緒及行為能力的發展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LqsfT
via IFTTT

車禍膽汁外漏 恐導致腹膜炎

車禍膽汁外漏 恐致腹膜炎!(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79歲男性因出現腹脹及黃疸症狀,經醫院電腦斷層掃描結果,發現腹腔內有大量積水,因為病人並沒有心臟衰竭、腎臟衰竭及肝硬化等疾病,於是轉診至台北內湖總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腹水呈墨綠色 發現膽汁滲漏到腹腔抽出腹水後,顏色呈現墨綠色,與一般的黃色腹水大不相同,化驗之後發現膽紅素高達16.8mg/dl,意味著膽汁漏出到腹腔內,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的檢查並沒有發現膽管有破損,最後藉由核醫肝膽道掃描(99mTc-DISIDA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LtPnj
via IFTTT

攝取高膽固醇 脂肪肝恐成癌

血脂超標恐罹肝癌 海鮮、內臟要少吃冬天吃鍋物暖呼呼,但鍋物中常見的食材,如肉類、海鮮、內臟都是高膽固醇食物,吃多了恐怕血脂升高。專家提...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Lt7Gi
via IFTTT

讓妳臉紅沒面子【酒糟性皮膚炎】新選擇

酒糟性皮膚炎是非常難治療的皮膚疾病,只要一熱或天氣變化臉頰就會泛紅不適,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為血管擴張所引起,所以一開始會有臉部泛紅的症狀......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sEHI
via IFTTT

提升運動效率!3個改變,效果立現!

【華人健康網圖文/戴大為醫師提供】一開始汗如雨下,運動完神清氣爽,體重機的數字也有下降。但是過了不久,卻發現所有的進展都開始停滯。體重機指針不動,腰圍數字不動,心情不再美麗。於是你做出一個結論:運動根本沒有效!要讓運動持續有效,重點不在你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做了多少「改變」!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LohsA
via IFTTT

玉米南瓜不是蔬菜!吃火鍋小心這些澱粉食物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天氣冷颼颼就想吃火鍋,暖胃也暖心!不過,你知道嗎?一頓火鍋吃下來,大份量的牛肉、豬肉、海鮮,還有各種丸子、魚餃、小香腸,熱量直逼2000大卡是常有的事!幾乎是成年人一天的熱量了。此外,有些常被誤以為是蔬菜的澱粉類食物,像是玉米、南瓜、菱角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tcNO
via IFTTT

12/1日起 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

疾病管制署今年(2016年)共採購公費流感疫苗600萬劑,並擴大接種對象。疾管署今天(29日)表示,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至11月27日,接種數已經超過522萬劑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LpRLi
via IFTTT

新選擇...原來鼻塞可以簡單解決!

許多人因鼻塞;引起鼻竇炎、頭痛或慢性咽喉炎、頭痛。甚至長期下來影響呼吸不順影響睡眠、工作與生活品質。鼻塞現在除了等待,中醫治療外,有更好的選擇了.....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s1Ot
via IFTTT

壓力大肌肉鬆弛劑服用過量 小心圓型禿鬼剃頭

壓力大肌肉鬆弛劑服用過量 小心圓型禿鬼剃頭百貨周年慶開打,各大專櫃人員為了年終獎金拚得焦頭爛額,龐大的業績壓力導致近期圓型禿與鬼剃頭門診激增,不少患者多是在髮廊告知下,才驚覺自己頭皮禿一塊。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soJ1
via IFTTT

年輕人有憂鬱症 腸胃道容易出問題

年輕人有憂鬱症 腸胃道容易出問題身心疾病與生理疾病常糾結在一起,瑞士巴塞爾大學、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研究指出,年輕人出現...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qub3
via IFTTT

女性罹患乳癌年增萬例 定期乳房檢查保安全

女性罹患乳癌年增萬例 定期乳房檢查保安全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齊宣29日指出,台灣地區女性同胞每年罹患乳癌人數卻高達15000多人,占罹患癌症中的第一位,以五年存活率來說,零到一期乳癌治療後五年存活率接近100%,第二期乳癌者亦高達97%,第三期乳癌者還有72%,第四期乳癌者只剩22%不到。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qHeq
via IFTTT

年紀大就沒必要治療?老人淋巴癌有機會治癒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人體各個器官都可能罹癌,淋巴組織也不例外,包括淋巴結、T細胞、淋巴球都可以出現癌細胞,長出腫瘤。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兼任癌症中心主任李典錕醫師指出,淋巴癌好發於中老年人,平均發生年齡在60歲以上,罹患可能性隨著年齡而增加。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LpBvL
via IFTTT

菸友注意!植牙前8周請戒菸

菸友注意!植牙前8周請戒菸(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抽菸不只會增加牙周病風險,如果需要植牙,抽菸更會導致植牙失敗。臺灣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林世榮醫師指出,抽菸會影響免疫力,香菸有害物質也會讓血管收縮,局部血流也會減少,導致抽菸者植牙失敗風險是一般人2倍,抽菸的人罹患牙周病風險也是未吸菸者的3倍。抽菸傷害免疫力 增牙周病風險此外,抽菸的人,牙周遭受破壞速度也是沒有抽菸者的2到8倍,吸菸者的牙周囊袋較深、牙齦結石較多,牙齦也很容易萎縮。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黃茂栓解釋,抽菸不但影響血流,也會造成發炎反應,進而引起齒槽骨萎縮,在這種情況下,植牙就不會穩,植牙自然容易失敗,另外,抽菸會影響免疫力,造成牙菌斑更容易孳生,當身體免疫力下降,出現牙周病機率就會上升。植牙前4到8周戒菸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LoDQe
via IFTTT

嘿咻嘿咻頭好痛!都怪腦血管痙攣少了「性福」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台中1名25歲男子和女友「炒飯」時,突然感到頭痛,尤其性高潮時更是痛到難以忍受,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神經內科醫師楊鈞百檢查確診是「腦血管痙攣」所導致。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qIz0
via IFTTT

吃豬肉解毒 有效排出重金屬

吃豬肉解毒 有效排出重金屬(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豬肉的脂肪十分美味,許多人都很享受也很愛吃,豬肉的膽固醇含量比牛肉少,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為4:6,諸如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三酸甘油脂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多。豬肉能將汞、鉛排出體外 具解毒作用豬肉可以將體內的有害物質釋放體外,豬肉的脂肪從固體變成液體的溫度熔點,比體溫還要低,所以能夠融化在胃腸內,並可吸附重金屬並將它排出體外,豬肉裡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可將碳酸氣體中和,並能中和掉累積在肺裡的有害物質,諸如此類,豬肉能將汞、鉛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具有解毒作用,對現代人而言是一定需要攝取的解毒飲食。蝦醬的酵素可使味道變更好、幫助消化豬肉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切忌不要攝取過量,攝取的時候,需要想一想和它搭配的食物,最好的東西就是蝦醬、香菇和洋蔥等,蝦醬的酵素可使肉的味道變得更好,又能幫助消化,香菇因為含有大量的纖維質,所以能阻擋膽固醇被人體吸收,以減少膽固醇的傷害,還能預防成人病。洋蔥能分解膽固醇且扮演清潔血液的角色,特別在食用三層肉、五花肉等脂肪較多的部位時,一定要和洋蔥一同攝取最好,在某家洋蔥汁(濃縮液)的製造廠內,他們嘗試做的實驗結果,豬什麼食物都吃,就只有洋蔥和洋蔥的殘渣不吃。雞肉可促進皮膚健康和防止老化而且,他們把其他的飼料和洋蔥混在一起給豬吃,豬用嘴巴把洋蔥都挑到旁邊去,然後把其他的飼料全部吃光,這個原因是洋蔥有減少體脂肪的物質,他們猜測那是因為這些豬要使皮下脂肪豐富,又得長胖的緣故,所以動物的本能就不吃洋蔥。有肉類山蔘之稱的雞肉,經常被挑選為皇帝的補藥飲食,曾有紀錄烏骨雞治好了朝鮮肅宗的病,雞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礦物質,脂肪和卡路里相當低,在雞肉的脂肪中,70%為不飽和脂肪酸,對促進皮膚健康和防止老化,十分有效,雞肉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在料理時容易去除肌肉和雞皮之間的脂肪。(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sD6C
via IFTTT

牙周病 竟與男人勃起障礙有關!

牙周病 竟與男人勃起障礙有關!很多人並不知道,牙周病竟然也與男人勃起障礙有關。中國一項研究發現,男性若有牙周病等慢性口腔感染性疾病...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rqoAr
via IFTTT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血液混濁 馬鈴薯是凶手之ㄧ

吃馬鈴薯能減肥?關鍵在於如何料理像蛋白質和穀物為碳水化合物是複合飲食,消化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多,這會讓身體變得很疲倦,老廢物質只能累積在腸道內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jSjK
via IFTTT

高血壓未回診 他35歲就中風

血壓值是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首要步驟,但國健署資料顯示,國內1/4高血壓患者在過去一年未曾量過血壓。在28歲時,發現有高血壓及血糖升高情況,後因工作交際應酬多,35歲即發生腦幹出血性中風,並發現慢性腎功能受損症狀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exZz
via IFTTT

以為卡到陰 竟是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容易因認知和感覺退化或扭曲,出現幻聽、妄想等症狀。圖中人物非事件主角。16歲的阿文原本是一個活潑外向,又愛打扮的年輕人,升上高一後突然變個人似,整天鬱鬱寡歡、不再注重外表也不約朋友打球,課業一落千丈,讓父母親憂心忡忡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qb2fq
via IFTTT

秋天乾燥+空污 肌膚敏感怎麼辦?

秋天乾燥+空污 肌膚敏感怎麼辦?(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時序進入秋冬,不少人在氣溫逐漸降低之際,皮膚開始變容易得乾燥、脫屑,搔癢,加上空氣中溼度少,肌膚很容易就會缺水。台安醫院皮膚科曾德朋醫師解釋,進入秋冬季節,人體血液循環下降,肌膚新陳代謝也變慢,油脂皮脂分泌會變少,更容易有乾燥脫皮的情形產生。尤其敏感肌民眾更易出現肌膚緊繃、脫皮,發癢等症狀,而長期缺水易產生小細紋,接著就是老化皺紋的產生。空污加速肌膚敏感 自保有方法除了天氣變化容易造成敏感肌外,越來越多的文獻與臨床實證顯示,敏感肌患者倍增的重要因素,就是來自空氣髒污!最近幾年台灣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受重視,空污中主要侵害物PM2.5,是一種小於2.5微米(μm)的灰塵固體顆粒粒子,比頭髮直徑還小。內含重金屬、有毒微生物等毒害性物質。曾德朋醫師說明,空氣中的落塵會透過毛囊堆積在毛孔內,不只造成皮膚敏感,如果清洗不夠徹底就易形成粉刺,斑點等。至於預防敏感肌膚形成的方法,曾醫師也提供以下5點給民眾參考:1)選用保養品成分越簡單越好。2)徹底清潔,忌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洗澡、洗臉。3)選用合適的保濕霜或乳液。4)防曬並多補充維他命C食物。5)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及戒掉吸煙、飲酒習慣。多吃山竹抗肌膚敏感?文獻研究有療效除了上述基本保養守則外,據說在東南亞非常受歡迎的山竹也能幫助改善肌膚敏感症狀?山竹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C、B、鈣、鐵、磷等物質。在泰國將榴槤和山竹合稱為「夫妻果」,榴槤性熱,若吃多上火,可以吃些山竹緩解。尤其山竹果殼內富含的Xanthones「氧雜蔥酮」擁有高營養價值,具有降低大腸癌、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及抗氧化等幫助。不過余朱青營養師提醒山竹性寒,體質虛寒者不宜多吃,也因含糖分較高,肥胖者及糖尿病友宜少吃,新鮮山竹在市面上少見,不少民眾會選擇購買市面上的山竹水來做替代的保健,建議除了參考品牌口碑外,產品製作履歷、是否帶山竹殼萃取,及各項認證通過標示也可做為選購的參考。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d21IS
via IFTTT

吃人工甜味劑無助減重 反讓體重上升

吃人工甜味劑無助減重 反讓體重上升許多人認為,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沒有熱量,所以可以幫助減重。美國麻州綜合醫院...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d8kMN
via IFTTT

越吃越瘦?減重靠「健康餐盤」,全民通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減重一族,應該都聽過「健康減重餐盤」,但是,此概念對於每個人都一體適用嗎?近來,網流傳一款微調版的健康減重餐盤,在設計概念上與正規的健康減重餐盤有所差異性。營養師蘇妍臣提醒,提到減重,不可忽略的是運動,因此在進行「健康減重餐盤」時,必需重視運動營養評估,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h8D1
via IFTTT

卵巢早衰 25歲妙齡女急凍卵

新竹一名25歲的妙齡女子,日前因經期不規則到院檢查,赫然發現卵巢功能早衰退化成37歲,嚇得女子趕緊凍卵。東元醫院艾微芙國際生殖中心醫療總監盧凡表示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KjmIx
via IFTTT

車禍時沒事 2個月後膽囊破了

79歲男性2個月前騎機車發生車禍,治療後返家休養原以為沒大礙。但近日常感覺腹脹,肚子腫很大,就診才發現是車禍導致延遲性膽囊破裂,膽汁已外漏,流滿整個肚子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KjiIU
via IFTTT

壓力大加重口味 國人胃食道逆流20年增5倍

中國時報【倪浩倫╱台北報導】現代人壓力大、飲食重口味,胃食道逆流患者愈來愈多。據統計,近20年來、國人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成長超過5倍,約4人便有1人罹病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gd8cgi
via IFTTT

青春期過動兒 易罹患憂鬱症

中國時報【陳瑄喻╱台北報導】家有過動兒,小心青春期後易罹憂鬱症,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研究團隊發現,約有15%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在進入青春期之後易出現憂鬱症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fMYN
via IFTTT

久坐關節疼痛腫脹 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久坐關節疼痛腫脹 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早上睡醒時或者在久坐之後,出現關節處有僵硬疼痛腫脹的感覺,有時疼痛感會加劇,例如在上下樓梯或蹲下時,關節會疼痛及無力,就要當心是退化性關節炎。需要注意的是,關節炎不再是老人專利,運動、過度的負重、肥胖或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會讓關節過度磨損,使得患關節炎的病患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關節保健的迷思與討論也越來越廣泛。退化性關節炎日積月累而成 易與骨鬆混淆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不是突然出現,而是經年累月慢慢累積形成。關節為骨頭的末端,在外層有平面的軟骨,讓兩個骨頭之間互相摩擦。而支撐著軟骨與活動的,是由韌帶、肌腱、肌肉、關節囊與附著的肌肉組織,組成了一個可重複使用數十萬次活動的構造。關節炎主要是關節的軟骨退化或者結締組織發炎產生,常見的關節炎為退化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部分民眾容易混淆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造成關節僵硬或疼痛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症則是因為骨質流失,造成骨頭強度降低,因此容易骨折或跌倒,兩者發生原因不同,症狀表現也完全不同。增加肌肉力 維持適當體重 輔以硫酸鹽葡萄糖胺除了藥物外,最重要的治療方法是運動和維持適當體重。患者會誤以為運動容易耗損膝關節而完全不敢動,這種想法並不正確。適當的訓練能增加大腿肌肉的力量,肌力提升後,膝關節的穩定度和活動度會變好,關節協調與平衡能力也會變佳,疼痛感降低,膝蓋較不易受傷。另外,坊間普遍認為葡萄糖胺助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但葡萄糖胺分為食品級及藥品級,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為國內核准以藥字號所列管的產品,建議民眾服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專業建議,才能獲得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eNHU
via IFTTT

胖一點較長壽?醫:肌肉養成為重點

胖一點較長壽?醫:肌肉養成為重點(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紀越大,許多老人都會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小腹婆、大富翁,一不小心就會落入慢性疾病圈套,根據國外研究,某些老人因為身體儲備足夠能源,相較於弱不禁風、營養失調者,能在生病時更快痊癒,死亡率也較低,然而在癌變、慢性病機率高的現代,「不忌口」真的適用全體老年人嗎?銀髮族BMI值23、24較長壽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林靜芸醫師表示,根據醫學文獻顯示,大規模的追蹤胖的人跟瘦的人的壽命長度及對疾病的抵抗程度,發現銀髮族BMI值在23、24時,較能夠抵抗疾病,然而提到「肥胖」,通常是指身體脂肪量的多寡、體型的肥胖程度,而老年疾病通常是新陳代謝指數及三高、痛風等問題,立即的死亡率並不高。老人會死,基本上與肺炎、病毒等突然的感染有關,胖一點的老人膽固醇比較高,反而比較能夠地抵抗感染,比如說,同時2個人住進加護病房,比較胖的那個老人致死率較低,比較有本錢生病,這叫做肥胖的矛盾。重點不在脂肪 而要注重肌肉的養成林靜芸醫師表示,中年人平常要控制體重,老年人反而要主張胖一點,但是重點不是在於脂肪,而是要注重肌肉的養成,多攝取優質蛋白質,每公斤的老人要1.5公克的蛋白質,例如50公斤的老人,一天就需要75克的蛋白質。余朱青營養師表示,雖然不需限制老年人的飲食,但不致每餐大魚大肉,老年人的熱量攝取,一天最好達到1200~1500卡,但有可能因為牙口不好減少蛋白質及蔬果的吸收,可以將食物剁碎,改從蔬果汁攝取膳食纖維,唯糖尿病患者應對果汁的攝取有所限制,生活作息規律,溫和運動的實行,就能夠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dXLq
via IFTTT

無「3多1少」仍恐為糖友!

無「3多1少」 仍恐為糖友!(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臟移植訓練師李聖苓曾經胖到80多公斤,直到48歲因健康陸續出現狀況,才開始慢慢建立運動習慣,3個月內累積278萬步,身為專業的訓練師,她建議糖友運動不妨從健走入門,每天30分鐘開始,慢慢強化自己的肌耐力。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全台227萬糖尿病人口恐被低估!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數據,尚有一半糖尿病患未被確診,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報告,全球仍有將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因此今年(2016)以「正視糖尿病」為世界糖尿病日主題,呼籲世人積極篩檢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目前國內罹患糖尿病人數已突破2百萬,尚有為數眾多的國人已發病而不自知,由於大多數第2型糖尿病友通常不會出現「3多1少」(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的典型症狀,許多人在確診前,已持續高血糖好一陣子,甚至發生了併發症,因此及早發現糖尿病,把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應成為全民健康課題。活動量大 得癌症風險減少約1/3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強調,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空腹血糖超過100毫克分升(100mg/dL)屬於代謝症候群,透過低卡、低糖、低油、高纖飲食,再加上每週150分鐘以上運動,積極控制體重(或減重)可以提升健康素質、避免糖尿病發生的事實。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表示,人的體能在25歲左右達到顛峰,之後隨年齡增長而遞減,體能下滑主因為肌肉逐漸萎縮,體內開始堆積額外的脂肪,形成慢性病的導火線,美國哈佛大學校友調查研究,以活動量最大與習慣久坐2組做比較,顯示前者得心血管疾病,甚至於得癌症的風險減少約1/3。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ihu4
via IFTTT

喉嚨卡卡慢性咽喉炎 運動可改善?!

喉嚨卡卡慢性咽喉炎 運動可改善?!許多人有慢性咽喉炎,常會覺得喉嚨卡卡、有異物感,而且會一直想要清喉嚨。除了過敏性鼻炎及鼻涕倒流會導致...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flxv
via IFTTT

醫院供膳半數不合格 知名大型院所均上榜

醫院供膳半數不合格 知名大型院所均上榜.  民眾於住院時,多半會訂購醫院提供的餐點,但衛生安全令人擔憂。行政院消保處隨同各縣市衛生局人員,抽查20家醫院病人供膳場所,不僅熟食有1件不合格 ...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ggOK
via IFTTT

抗菌縫合線 納入全球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指南

抗菌縫合線 納入全球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指南手術部位感染是外科手術後主要合併症之一,有時需要歷經數次善後手術才能解決問題,是造成病人傷害、死亡及...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fn8B
via IFTTT

妥瑞兒眨眼、甩頭 被當成作弊

妥瑞兒眨眼、甩頭 被當成作弊一名國小五年級學童患有妥瑞症,常不由自主的出現甩頭、眨眼,結果考試時因為緊張頻頻出現這些症狀,被老師...




from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fZeI78
via IFTTT